辽宁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王庆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近年来,辽宁着力构建产教融合发展新格局,努力走实职业教育助推地区产业发展、地区产业发展厚植职业教育根基的双赢之路。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努力留住现有人口”。辽宁现有25个县,其中乡村人口1108万,占常住人口总数的26.49%。辽宁通过对接县域产业发展需求,通过县级职教中心、高职院校与县域重点企业三方“校地企”合作的方式共建乡村振兴学院,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了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
产教对接,依据县域产业需求设立乡村振兴学院
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在于产业振兴。辽宁始终聚焦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全面摸清县域产业发展需求,统筹匹配产教资源,实现乡村振兴学院校地、校企、产教的精准对接。
以产定教,摸清底数。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组建专家团队,深入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等20个县(市)开展实地调研,充分了解县域重点企业人才需求、技术需求,建立全面的需求清单,保障职教资源精准匹配县域主导产业。
以教促产,资源匹配。坚持优质学校对接需求县区、优势专业对接主导产业、企业需求对接学校资源,形成乡村振兴产教资源匹配对接清单,实现“专业—产业—学校—县区”的精准匹配,为县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产教一体,统筹布局。面向装备制造、冶金材料、畜禽养殖、特色农业等县域人才急缺领域,对接锦州义县地区冶金材料产业、朝阳建平地区畜牧产业等县域主导产业,布局建设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义县乡村振兴学院、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建平县乡村振兴学院等15个乡村振兴学院,开设机械设计与制造、应用化工技术、畜牧兽医等19个专业,形成“一县一院一产业”的乡村振兴学院布局。
创新驱动,改革办学模式强化人才供给
人才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为县域经济发展培养人、留住人,是辽宁乡村振兴学院的使命担当。
校企共建,贯通培养。针对各县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缺口大、供需失衡的问题,依托县级职教中心,组织高职院校与县域重点企业共建,创新开展五年一贯制贯通培养。通过市域内定向招生、县域定向就业让人才“留得住”;通过产教资源精准对接让人才“下得去”,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让人才“用得上”,探索出“长学制”一体化贯通培养这一县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新路径。
需求导向,定制培养。坚持需求导向,紧盯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改革模式,培养更多乡村振兴“主力军”;立足丹东宽甸满族自治县、鞍山台安县等15个县域产业发展需求,以培养满足县域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中国特色学徒制模式,为县域经济发展开展定制式人才培养,不断提高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与水平。
建立基地,示范培养。在辽宁乡村振兴学院办学中,高职院校、县级职教中心、合作企业分别落实育人、管理和培养主体责任,利用校企资源,打造融人才培养、技术推广、技能培训、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基地,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创造新路径、提供新范式。
产教融合,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在全面推动东北振兴的新时期,辽宁实施中高一体贯通式人才培养、夯实德技并修的人才基础,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标准引领,模式创新。紧紧围绕强化顶层设计,推进办学模式的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乡村振兴学院的适应性和匹配度。通过文化基础知识与专业能力的多维度适配,选择中职、高职教育教学的衔接点,基于岗位能力要求,重构课程体系,建设形成中高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
育人为本,德技并修。严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每个专业的系统培养计划中,安排1—2学期到高职院校进行理论学习和素质教育。同时,通过工学交替、工学结合等方式开展人才的订单培养、定制培养。成功探索出在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实施情境化产教融合式课堂的全新组织形式,突出了职业教育类型特征。
互兼互聘,基地共建。发挥重点企业的一线高水平技术人才和实训资源优势,探索建立互兼互聘机制。校企共建教学团队,以及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生产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根据县域企业真实生产项目,开发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及时把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引入教育教学实践,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岗位适应能力,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双向奔赴。
督管结合,建立乡村振兴学院质量保障机制
辽宁通过建立专家和管理团队,及时把控乡村振兴学院工作开展情况,形成集研、管、评、改、奖于一体的质量保障机制。
加强指导,落细落实。组建乡村振兴学院专家指导委员会,指导和组织开展现代产业学院立项建设和评估,专项指导乡村振兴学院建设方案、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制度等,确保工作的高标准、高起点。
强化管理,走深走实。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乡村振兴学院管理团队,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全程管理机制,在对接校企需求、确定招生计划、招生宣传、考试录取、人才培养、资源建设等关键环节,全程、持续开展跟踪管理。
绩效考评,提质增效。全面建立了定期评价及预警退出机制,制定乡村振兴学院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健全综合评价体系,定期开展绩效评估,对评估成效较差的学院,进行预警并限期整改,整改不力实行退出机制。
面向未来,辽宁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通“校地企”协同共建的培养链条,输送服务企业、德技并修的高技能人才,让乡村振兴学院更有效地服务发展大局,成为高素质人才成长的新路径,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4年1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