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赵阳,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
技术技能人才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职业教育使命在肩。然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依然存在“政府热”和“民间冷”的现象,人才供需也存在“总量不足”和“结构失衡”问题,作为“劳力者”典型代表的技术技能人才在社会地位、声望、工作环境乃至经济获得上都处于“弱势端”。那么,当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痛点何在?国家战略层面的制度供给如何?建立怎样的成长与发展环境,才能充分发挥技术技能人才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关键性作用?才能实现他们的自主培养与自身成长?
发展掣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痛点梳理
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技术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能力素质不断提升。然而,从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求看,我国技术技能人才总量和质量仍显不足,在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重点服务行业,“一技难求”的现象依然比较普遍,存在总体规模不大、领军人才不足、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
究其原因,和青年学生的职业以及升学选择有关,人才发展偏窄和待遇偏低等社会问题依然存在,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桎梏难以打破,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环境有待优化。
一个人所能创造的绩效,不仅取决于他的能力和素质,也与其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环境能不能激励人才,人才能不能成就事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待遇水平、社会地位、教育支持以及发展机会等相关诉求能否得到有效落实,技术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发展贯通机制能否得以健全,亦即从技术技能人才发展的环境寻求突破。
制度供给:回应国家人才战略的顶层设计
“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这是党的二十大对人才强国作出的全方位顶层设计,也是中国职业教育顺应新时代召唤,自觉自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职责使命。而制度正是顶层设计与国家发展战略一体规划、一体推进的破题之钥。
高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对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实现多劳多得、技高者多得提出明确要求。2022年5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进一步指出,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在这些政策指引与法律加持下,近年来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建设进入稳定推进时期,中央和地方在技术技能人才发展的环境方面做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他们的地位和待遇都发生了一些转变。如2018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2021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22年,中办、国办再次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由此可见,我国对技能人才成长及作用发挥的制度环境日趋完善,亟须重塑一套与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相匹配的环境体系。
环境优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破局之策
新时代加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既要有宏观的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也需要为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必须瞄准痛点、创新模式、健全制度,为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绘制多条成长路径。
一是制定多元化的人才政策改革措施,优化制度环境。
完善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打破技术技能人才等级晋升和职业发展的“天花板”。2022年3月,人社部出台《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要求健全技能岗位等级设置,在初级工之下补设学徒工,在高级技师之上补设特级技师、首席技师,形成由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构成的八级职业技能等级序列。各地各部门应推动企事业单位认真落实职业技能等级制度,使有技能等级晋升需求的人员均有机会得到技能评价。要出台技术技能人才的薪酬及社保指导意见,切实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收入水平。引导建立基于技能等级、岗位价值、创新水平、业绩贡献的收入分配办法,探索实行年薪制、协议薪酬、项目工资、专项资助、技能领军人物股权奖励等机制,让技术技能人才端着“技能碗”,享受高薪资,增强职业荣誉感。
二是扩大优质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资源供给,优化成才环境。
人才成长环境是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应建立健全多形式衔接、多通道成长、可持续发展的梯度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形成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结合的技术技能人才终身学习通道。各地可结合当地产业实际和企业需要,面向新业态、新职业、新岗位,编制本地区高技能人才紧缺职业(工种)目录并定期修订。规定职业(工种)培训补贴标准及上浮比例,确保占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1.5%至2.5%的职工教育经费落实到位,从财政、税收等方面激励企业开展职工教育培训,为技术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筑牢根基。从战略支点、雁阵格局到成长梯队,构建技术技能人才新格局。
三是精准对接区域产业布局及发展定位,优化产业环境。
以产业政策带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明确与各地产业定位相适应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定位,以产业园区为基础,打造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的市域产教联合体。针对信息技术产业、轨道交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组建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跨区域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加大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载体的建设和支持。建设技术创新中心,联合开发技术革新项目,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含金量”。完善职业教育动态调整机制,开展吻合度调研,促进专业布局与产业结构紧密对接,以产业需求前景吸引校企联合培养更多技术技能人才。“造林引鸟”,真正创造适合人才成长发展的条件,形成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磁吸效应”。
四是营造崇尚技能成才的良好社会氛围,优化舆论环境。
消除就业隐性门槛,为技术技能人才进入“体制内”单位创造更好的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五十三条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在招录、招聘技术技能岗位人员时,应当明确技术技能要求,将技术技能水平作为录用、聘用的重要条件。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有职业技能等级要求的岗位,可以适当降低学历要求。”这为技术技能人才就业地位的提升明确了方向,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要认真落实、因地制宜,消除技术技能人才就业的隐性门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引导更多青年选择技术技能型发展道路,使“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成为时代风尚和社会主流价值观。进一步开展各类技术技能大比武,为青年技术人才提供更多切磋技艺、展示技能的机会和舞台,提升青年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获得感,使更多青年人才愿意成为技术技能型人才。
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不仅是产业发展的灵魂和动力,也是实现“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技能型社会的显著指标。因此,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生态环境,对优化人才供给、推动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3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