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吕文明,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是解决好就业问题的重中之重。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我国首所环保类国家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学校把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构建就业服务工作机制,聚焦访企拓岗、精准帮扶等方面,打通毕业生就业难点、堵点,奏响就业工作“三部曲”。
精准架起就业“服务桥”,奏响“主题曲”
学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与咨询服务,提升毕业生求职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建立就业指导团队。就业指导团队由就业指导教研室专家、毕业班辅导员、专业教师组成,发挥各级教师主动性和业务性,为毕业生提供专业的就业指导。
分类开展指导。学校毕业生因专业、性别、生源地及学业成绩等各方面存在差异,就业观各不相同,各职能部门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意向统计,全方位开展毕业生就业摸排工作,将学生按照升学、就业、暂不就业、就业困难等情况进行分类,并提供相应的就业指导,提升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增强就业指导的效果。
加强重点帮扶。重点关注特殊学生就业情况,实施特殊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行动,建立就业帮扶工作台账,按照“一人一档”“一人一策”要求重点帮扶,确保有就业愿望的建档立卡毕业生实现全部就业。
创新打好就业“组合拳”,奏响“交响曲”
为助力学生顺利就业,学校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创新打好就业“组合拳”,学校就业形势总体保持基本稳定。
积极“引进来”。用好用活校园招聘机制,主动对接用人单位,并邀请其进校招聘,构建了“行业—专业”精准专场招聘会、小型优质企业现场招聘会相结合的两级招聘体系,年度开展招聘会152场,来校企业2486家,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万余个,供需比达4.6∶1。
主动“走出去”。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抓就业,发动全校力量,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各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主动对接企业,了解企业用人需求,积极拓展就业市场,点对点推荐毕业生就业。
产教融合培养。近年来,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长三角、珠三角以及长株潭地区500余家环保企业签订校企合作框架协议,与合作企业开设订单班、试行现代学徒制,实现招生即招工,学生入学即就业。
搭建就业平台。学校积极引导毕业生参加国家教育部门“24365校园招聘服务”活动,动员学生登录学校云就业平台参与线上招聘,精心组织视频双选会。联动各地政府部门、青年企业家协会,并依托全国生态环保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就毕业生就业工作多次召开联合会议,直接对接企业用人需求,储备大量就业岗位,拓宽学生就业渠道。联动成效显著,累计解决就业达1700余人次。
紧跟产业发展新需求,奏响“奋进曲”
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保持基本稳定,不仅得益于学校为毕业生就业提供精准帮扶,积极访企拓岗,还得益于学校科学合理、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
开设优质专业。学校拥有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环境艺术设计等20余个紧贴产业需求的专业,专业覆盖了环保行业和生态文明建设所需的主要岗位,其中,6个专业位居全国前列。2023年,学校新开设绿色低碳技术专业,围绕国家“双碳”目标,培养高质量“双碳”专业人才,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开展实践活动。学校鼓励学生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通过组织环保知识科普、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污染源调查等特色活动,帮助在校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历练中打磨本领,既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又有利于学生树立职业自豪感,从而更好地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创新就业活动。依托教研室专兼职教师和大学生就业创业协会,开设“就业关关过”“就业防诈骗”等主题讲座;组织“学长学姐说”沙龙、十大职业素养训练营、沟通能力训练营等一系列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活动;举办金点子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创业规划大赛模拟专项赛三项校级常规赛事。近3年,学校获得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大赛荣誉52项,成功扶持学生创办企业33家,其中不乏销售额过亿元的行业新兴公司。
建校45年来,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以“技术服务社会,实践融入教学”为办学特色,致力于生态环保行业专业教学,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生态环境保护“铁军”,做好学生毕业与就业的有效衔接,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4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