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徐东晖,威海职业学院院长。)
针对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理论系统化、技能碎片化”、实践教学“假想训练多、真实生产少”等问题,威海职业学院确立了“技艺精、上手快,素质高、后劲足”的实践育人目标,对接行业企业岗位要求和学生职业发展诉求,开展了“实践教学环境与真实职场环境相结合、实践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要求相结合、实践教学评价与工作成果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改革,有效赋能学生初岗胜任、体面就业、多岗迁移和终身发展。
整合资源,打造符合企业生产场景的“校园职业场”
焊接技术实训车间里焊花四溅,师生们正合力切割焊接一批钢板——这些钢板将走出国门,装配在由500多片独立钢百页组成且每一片都要由不规则钢板焊接而成的某国家足球场幕墙上。“曲面金属在焊接中会产生非常复杂的应力,对产品成型精度的有效控制要求很高。”学校智能焊接技术专业教师刘明海介绍说,一块20米长的曲面板,要求的误差不能超过5毫米,这对焊接工艺和技能水平提出很高要求,也正是在这种真实生产环境中迎接挑战,学生才能练就过硬的职业能力和素养。
近年来,学校下大力气培育技能文化和职场氛围,重新规划场地资源和设备设施,吸引企业投入资源和技术,为学生创设面向职场、开放共享的学习环境:对原有实训室进行系统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级,打造了56个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共建9个实境化教学工厂,政企校联合成立7个协同创新中心,为生产性实训、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提供平台支撑;全面开放学校经营性场所,鼓励师生依托专业开办小微公司和创业实体,学生先后创办20余家企业;将职场情境、企业文化融入校园,形成了资源丰富、功能齐备的“校园职业场”,以及全时空实战、全方位资源利用的“育人大课堂”,学校成为学生入职前的真实练兵场。
对接需求,构建与真实工作岗位要求吻合的内容体系
在会计工厂的工位上,一边整齐摆放着中小企业的真实账本,另一边摆放着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教材,学生不时地翻看和查阅。“这些教材的主要内容来自会计行业各岗位的工作手册,我们通过认真梳理法律知识、岗位职责、典型任务和工作情境,开发了系列工作手册式教材,作为学生学习和工作的案头书、手中卷。”学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带头人丁小华表示,这些教材能有效指导学生解决实战中遇到的难题,深受欢迎。“通过完成一个个由简单到复杂的真实项目,我现在可以独立运作57家小微企业的账目,并能指导学弟学妹开展业务,感觉自身发生了质的飞跃。”该专业学生吴玉悦自豪地分享个人学习心得。
学校注重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建立常态化的行业企业调研机制,基于企业的人才需求和岗位工作要求,以典型服务或真实产品为载体,开发设计基础性训练、整体性认知、生产性实训、综合性实战等项目和模块,按照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进行重组和序化,形成梯次递进的实践教学项目链。建立教师赴企业顶岗实践制度,支持教师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建立密切联系,定期收集企业主流设备、典型产品、在用软件等关键信息,将新技术、新标准、新方法、新工艺及时融入教学内容。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共同承担企业生产项目,一起解决生产实践问题,将新的案例和典型经验有效转化为实践教学项目,确保教学内容及时迭代和更新。
真岗实做,实施“岗位实战,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在学校机电实训楼里藏着十多头栩栩如生的“恐龙”,能感应人的位置并发出声音——它们是由机械设计与制造、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制作的仿真恐龙模型,已销售到省内多家儿童游乐场,年产值达20余万元。“我们和学生共同完成‘造型设计—工艺制定—下料施工—美工造型—调试质检—打包出厂’的整个流程,将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融入工作过程,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生显著变化。”学校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拥有山东省首席技师、技术技能大师称号的谭建正介绍说,通过项目实施,师生团队在提升技术技能的同时,还学习了成本控制、声光电和美学等跨专业知识,有效提升了综合职业能力。
学校注重行动导向,构建了以生为本、师徒协同的实践共同体,遴选专业素质优良、实践经验丰富、承担企业真实项目的教师担任导师,邀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副导师,通过职业能力测试、技能测试、面试等方式遴选思想品德优良、职业发展目标明晰、勤思考、肯动手、乐实践的学生,组建15至20人的卓越工匠班40个,在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小导师”,逐渐形成结构优化的实践共同体。班级以产业思维为引领,采用全程项目化的运行模式,以工时制替代学时制,根据项目周期调节学习过程,导师带领学生一起完成企业真实的生产实践任务,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过程方法融入工作过程,构建起“人文素养+技术技能+职业态度”全要素育人的现代师徒传习体系。
成果导向,建立工作业绩与学习成效并重的评价体系
“一家商超的运营看似简单,但真正经营起来远不如课堂上讲授来得轻松。”学校大型商超的创始经理张雪老师表示,因为不具备“双师”能力,他起初并不愿惹这样的“麻烦”,正是学校的改革举措和评价机制激发了其放手一搏的斗志。“教学改革最大的阻力就是‘多年来人们形成的固化思维和认知’,我们必须要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认知,进而影响他们的行动。”学校党委书记李耀华表示,一方面要从教师端树立“用真本事教给学生真本领”的理念,夯实自身的“双师”素养和能力;另一方面从学生端倡导“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价值认同,让他们树立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目标志向。
学校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构建评价体系,主张职业教育的评价一定是在“事”中开展,而不是在“纸”上进行,评价过程既关注成绩和业绩等数量性指标,更关注影响与成效等质量性指标。面向教师建立业绩和实效并重的评价框架,围绕教学运行状况、生产实践业绩、人才培养实效开展质性评价和量化考核,鼓励和支持他们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和真实工作情境,开展行动导向的教学改革。面向学生建立学习成果与信用绩效并重的评价框架,将学生承担的实训生产任务、科技研发、创业实践等项目产出列为学习成果,由教师结合工作态度、工作时长、产品质量评价学业成绩;将学习投入、合作行为、志愿活动等作为核心要素计入信用绩效,信用积分可兑换学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产经营、劳动服务、双创拓展活动。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4年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