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学报编辑部)

郭培谦:提升服务区域发展和国家战略能力

作者:郭培谦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23-12-19 浏览次数:

(作者简介:郭培谦山东职业学院院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山东职业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改革创新,秉持“为企业量身打造现代工匠,为国家潜心培育合格人才”的办学目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全面提升服务区域发展和国家战略能力。

   建平台——强化资源共享,架好产教融合“立交桥”

   职业教育集团是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组织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发展而组织的教育团体。2013年,学校联合国铁济南局牵头组建山东省轨道交通职教集团,经过10年发展,集团内企业数已发展至30余家,2020年入选全国首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目前集团建立了人员互聘互用、资源共建共享等20余项制度,形成“行企校结合、产教研互通”的运行机制和“三级对话、双轨同向、双轮共驱”的协同育人机制,为构建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搭建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实现校企互利共赢、协同发展。

   联合中车集团、中科数据等企业,投资近2亿元,校企共建复兴号动车组机械师实训中心、城市轨道综合实训基地、“校中厂”智能制造生产线等虚实结合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257个,其中“综合立体交通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获批教育部“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今年学校还成功申报“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部分用于建设产教融合技能训练中心。

   强合作——凝聚校企合力,共绘学生成长“同心圆”

   学校不断深化与企业的联系,与国铁济南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签署产教融合协议,在济南工务段等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创新开展2+1”提前植入培养、整建制实习等,企业按照“准职工”身份对实习实训学生进行管理,顶岗实习和岗前培训相结合,指定师傅进行手把手指导,真正打通了就业与上岗之间的“最后一公里”。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化成长和全人格塑造,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实施“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改革、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组建“卓越工匠/天佑工坊/现场工程师班”,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卓越技能人才。学校与青岛四方、江苏企想联合开展现场工程师培养,两个项目均获省级立项并向教育部推荐。企业配备产业导师,组建“学校教师+产业导师”的双导师团队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同时企业还提供实训基地、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强化技术技能的传承与培养。

   优师资——夯实职教根基,打好师资培养“组合拳”

   学校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引进高水平博士和行业精英,联合济西机务段技能大师贾乾峰、中车四方技能大师郭锐和管益辉等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10余个,其中3个获批立项山东省职业教育“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室积极发挥大师“引领、传承、带动、辐射”作用,培养出一批教学能手和青年技术技能骨干教师。

   不断健全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开展“卓越讲坛”“精品展坛”“教学沙龙”等系列培训提升活动,进一步创新“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在国铁济南局、神州高铁等企业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设置访问工程师、企业实践流动站,校企联合开展教师培训、企业实践、技能进修、项目合作、资格认证等工作。学校教师师德高尚、业务精湛,1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1支团队荣获全国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人荣获齐鲁最美教师、2支团队荣获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重创新——深化科教融汇,抢跑科技创新“新赛道”

   职业教育身处生产第一线,既要为破解“卡脖子”问题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又要在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中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中试车间”。学校坚持应用导向科研定位,强化科研工作与国家科技创新、教育改革创新的联系,深入开展科创工作。围绕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交通强国战略,全面对接新旧动能转换和省“十强产业”,投入近3000万元建立“梧桐花开实验室”科研平台,组建以“双一流”高校博士为骨干、国内外知名专家为顾问的科研团队,联合齐鲁制药、华熙生物、济南地铁、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相关企业,开展科研攻关和技术研发及应用推广。

   学校聚焦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建立了4个山东省高校新技术研发中心、2个山东省高校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4个山东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借助平台,学校教学名师与行业企业技术专家、技能领军人才联手,合作开展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成果推广,服务企业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

   走出去——拓展交流合作,打造国际山职“新名片”

   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是有效提升办学实力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学校先后与俄罗斯乌拉尔国立交通大学合作举办山东省首个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德中职业教育友好合作促进协会、德国卡尔斯鲁厄手工业协会教育学院共同签订《职业教育合作意向书》,与德国菲尼克斯电气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并加入菲尼克斯电气全球智能教育联盟成员单位,通过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办学理念,与国际知名大学和企业共建专业、合作开展教学改革和国际化课程建设,培养了一批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和具有国际视野的工匠人才。

   近年来,学校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倡议,联合中铁资源集团建设中国—蒙古国职业技术学院乌兰巴托校区,与中国有色金属合作建设中国—印度尼西亚职业技术学院棉兰达瑞校区,联合中铁资源集团新鑫公司建设中文工坊并获教育部立项。与泰国皇家理工大学合作建设“国际轨道交通学院”,入选教育部首批“经世国际学院”。承担为坦桑尼亚开发铁路工程技术员、机电一体化工程师、铁道机车操作与维护工程师职业标准及专业教学标准任务,3套标准已获坦桑尼亚国家认证,被正式纳入坦桑尼亚国家职业教育体系。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312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