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学报编辑部)

张志祥:全面落实“五个到位” 凝聚高质量发展动力

作者:张志祥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23-10-30 浏览次数:

(作者简介:张志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五个到位”工作要求,持续加强学校二级学院党总支建设,着力提升党组织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党员、服务师生的能力,全面夯实内涵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学校成功入选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并在“双高计划”中期评估中获评“优秀”等次,学校党建工作获江苏省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奖,多个基层组织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建设单位、省高校特色党支部、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一、厚植政治本色,确保党组织领导和运行机制到位

   推动二级学院党总支自觉扛起党建工作政治责任,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工作部署,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伟大事业的强大力量。

   打造过硬领导班子。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贯彻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将政治过硬作为选人用人的首要条件,选优配齐配强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全面优化二级学院党政班子配置,坚持把政治过硬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学院党总支书记岗位上来,同时由党员院长兼任党总支副书记,并设专职党总支副书记一名。建立二级学院党总支中心组学习制度,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总支班子建设的首要任务,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完善科学工作机制。制定《关于进一步推动党总支“五个到位”建设的实施方案》,高位谋划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加强党政协同配合,构建“期初同部署、期中同检查、期末同总结”的工作格局,做到共担共进共融,强化党政班子“一岗双责”意识,把党建“软任务”与事业发展“硬指标”相结合,定期组织开展党总支书记坚持党建与事业发展考核联述联评,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评先评优、工作考核、职称评审、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制定《二级学院党总支会议议事规则》等制度,以制度化措施确保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

   营造风清气正氛围。一以贯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制定年度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清单,厘清主体责任、监督责任、“一把手”责任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形成认识到位、责任明晰、履职尽责的责任落实体系。以“全周期管理”监督理念,推动履职尽责“全方位”、监督体系“全贯通”和日常监督“精准化”,促使党员领导干部在知责明责的基础上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推动形成党风正、校风清、教风优、学风好的校园政治生态。

   二、突出政治引领,确保政治把关到位

   始终保持政治清醒,坚持站在政治高度、全局维度思考和谋划各项工作,从严抓实意识形态工作,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党总支的政治引领作用。

   织细织密分级分类管理工作网。完善2+2+6+X”意识形态工作机制,积极构建涵盖院领导、辅导员、班级、学生四级的意识形态“网络+”工作格局,打造“权责明确、任务清晰、流程规范、分级管理”的全覆盖体系,把意识形态工作贯穿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全过程。

   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先后出台《宣传文化阵地意识形态管理办法》等意识形态制度文件10余项,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强化对课堂教材、网站新媒体等意识形态阵地的审批管理。各二级学院党总支定期召开意识形态专题会、分析研判会,定期通报意识形态工作情况,健全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等机制。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考核、二级党组织书记履行党建责任述职评议和中层干部考核体系,开展意识形态工作专项督查,实现以督压责、以督提效。

   守牢守好宣传思想文化主阵地。构建“一网(校园网)两微(微信、微博公众号)多平台(宣传平台)”的立体宣传矩阵,推动二级学院主动发声、讲好商院故事,引导师生积极创作文化作品,“学习强国”平台、《新华日报》等媒体围绕学校特色亮点工作和典型成效发布各类报道近20次。学校获“江苏教育新闻宣传工作优秀单位”荣誉称号,连续5年获评“江苏教育新闻舆论工作表扬单位”“江苏省教育信息工作表扬单位”,并作为高职院校代表在全省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三、坚持铸魂育人,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到位

   始终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建立二级学院党总支领导班子、中层干部、教职员工三级理论学习制度,推动各党总支扎实开展“周三理论学习日”活动,定期开展各类读书班,开展专题讲座,党总支书记定期开展巡学旁听,并为所在党支部、学生党支部讲授专题党课。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交流研讨学习体会,在深学细照笃行中提高理论素养、坚定理想信念、升华觉悟境界、增强能力本领。

   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着力构建二级学院党建引领、教育引导、规则立德、典型示范“四位一体”的师德师风建设体系。构建教师、学生、学校和社会多方参与的监督体系,将师德第一标准贯穿新教师准入、职称评审等全过程。持续开展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学习实践活动,健全教师荣誉制度,积极选树“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三个标杆,营造良好师德师风氛围,多名教师获得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巾帼建功标兵、无锡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着力完善“三全育人”格局。深入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构建“五举、四维、三全、两堡、一线”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党建引领、“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四大工程并进、十大育人并重的立德树人工作机制。构建“1+3+N”活动思政工作模式,以学生社会实践“四千四万四力”计划为主线,围绕校园、社会、网络三维空间,打造N个活动思政多元载体,形成统一目标引领、党总支主导实施、优势互补、有效衔接的活动思政工作体系。2门思政课程入选“十四五”江苏省职业教育首批在线精品课程,1门微课入选省开放课程。思政课教师获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省微课教学大赛一等奖3项,马克思主义学院三次入选“江苏省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校荣膺全国“七五”普法工作先进单位。

   四、强化作用发挥,确保基层组织制度执行到位

   牢固树立“一切工作到基层”的鲜明导向,让二级学院党总支、基层党支部在基层工作中唱主角,为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实现组织功能全覆盖。制定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方案,完成学校12个二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积极探索依托重大项目组、课题组和学生公寓等建立师生党支部,激活党建工作的“神经末梢”,“双带头人”党支部实现全部覆盖。大力实施“同振”“责任制”基层党组织建设提质增效工程,深度参与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党建联盟建设,创新推动校地、校企党建联盟共建,以共建提高基层党建工作影响力和凝聚力。

   推动组织活动提质量。大力推进实施基层党建工作“卡单”制,持续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引导党员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等制度,切实提高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质量,使组织生活成为党员政治学习的阵地、思想交流的平台、党性锻炼的熔炉。

   发挥组织作用示范性。深入实施二级学院党总支党员领导干部“三进四联五落实”密切联系师生机制,把事关师生福祉的各项民生工程、惠民实事做扎实、做细致、做到位。推进“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常态化,推动各级党员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基层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让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成色更足、更可持续、更有保障。

   五、聚焦融合创新,确保推动改革发展到位

   坚持融合创新,大力推进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全面聚合,着力构建涵盖内部治理、专业建设等全方位的“党建+”格局。

   推进“党建+服务战略”。明确二级学院的办学实体和管理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党总支作用,大力推进高水平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二级学院以“4+6”模式先后与京东集团等行业龙头联建7个产业学院和10个生产性校内实训中心、实训室、校中店,联办3项行业技能大赛。积极推动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牵头组建的江苏商贸职教集团入选首批国家示范职教集团建设单位,牵头组建的无锡市数字商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入选无锡市重点产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与红豆集团联合创办的西哈努克港工商学院开创了以校企股份制海外办学为特色的职业教育“走出去”办学新模式,入选国家教育部门高职院校“走出去”示范项目、国家教育部门亚洲合作资金项目、江苏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重点人文交流项目。

   推进“党建+专业建设”。发挥好二级学院党总支在专业建设上的抓总把关作用,紧密对接无锡打造数字经济高地等发展战略,围绕无锡市“465”现代产业集群,以教育链对接产业链、以专业群对接产业群,以数字商业为主轴、以现代生活和智能制造服务为双核,优化商科类专业结构、重构工科类专业内涵,巩固和完善以商为主、技商融合、艺商结合、工商复合的“商业+技术+艺术”跨界融通的数字商业专业(群)新格局。现有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1个、江苏省高水平专业群4个,先后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3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0项。

   推进“党建+人才培养”。坚持以党管人才的政治高度、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加快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各二级学院党总支依托拔尖人才集聚计划,着力加大“双师型”人才引培力度,建成国家优秀教学团队2支,省级优秀教学、科研团队7支,获批省级以上名师大师工作室1个,新增省“333”、“青蓝工程”、教学名师等省级项目人才32名,教师参加省级教学能力大赛获奖19项。学生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3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30余项,全国、全省大学生“挑战杯”竞赛特等奖、一等奖7项。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310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