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王寿斌,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党委副书记,江苏省标准化专家。)
只有了解才有可能接纳,只有认可才会热爱。
随着高职院校自主提前招生工作进入实操环节,一年一度的“招生季”正式拉开序幕。眼下,许多初高中毕业班的学生及家长正在面临“普职分流”的焦虑。虽然国家层面不再强制统一“普职比”,但受制于普通高中的办学容量,必然会有一定比例的初中毕业生会进入中职学校就读,也会有相当数量的高中毕业生进入读高职院校。
为了通畅做好普通高中毕业生向高职院校的分流工作,发挥全市高职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为属地企业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江苏省苏州市教育主管部门统筹部署,集中落实,自2018年起启动了独具特色的“普职融通”项目,定期组织普通高中毕业班学生到本地高职院校参观、交流,现场体验专业课程,参观相关企业,尝试项目化专业学习,收到显著成效,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自主选择报考高职院校。
由被动无奈入学到主动自主选择,之所以会发生如此质的变化,用带队参观老师的话来说,“现场参观和真实体验学习之后,才对职业教育有了比较全面、真切地了解。”“许多学生愿意主动选择职业院校,是因为在体验之中享受了快乐,激发了兴趣。”
长期以来,职教发展虽然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重视,职校毕业生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然而,在就业“出口”通畅的背景之下,招生“进口”却一直存在“梗阻”现象,社会公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始终不高。究其原因,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度”偏低是一个重要原因。
笔者曾就此问题与多位从事普通教育的学校领导、老师交流,他们绝大多数人坦言,“对职业教育确实不太了解”,很多人甚至分不清“高职”与“职高”、“技校”与“职校”、“技术”与“技能”,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知普遍停留在“进厂当工人”“浑身油污满手黑”的层面。虽然许多人已经通过各种间接渠道知道了“数控机床”“机器人”“自动化”等的存在,但仍对毕业后“到流水线当操作工”感到恐惧和失望。即便如此,鉴于老师的特殊身份,他们经常需要接受学生和家长的升学咨询,其结果可想而知。学校老师尚且如此,“年年不同”的家长和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知更是堪忧,由缺乏了解而产生对职业教育的误解,最终导致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低下,这是我们迫切需要重视的现实问题。
常言道,隔行如隔山。普教与职教虽然同属教育领域,但在现实中却一直难以同轨同行。学生家长普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进普高,然后考上心仪的名牌重点大学“出人头地”,学校老师面临的业绩考核也是升本指标导向,导致最需要了解职业教育的群体对职教缺乏最基本的认知,因而完全谈不上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和拥抱。
找到了原因,解决问题的办法就会有许多,问题也就能迎刃而解。许多地区和学校对于促进“普职融通”的宣传做法值得广泛借鉴。
众所周知,任何工作创新必须精准靶向需求,方能取得应有效果。眼下社会公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抛开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有待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待遇标准普遍低于社会预期之外,“不了解职业教育”是重要原因。这些不了解包括国家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职教高考制度、现代职教体系架构、各级政府出台的高技能人才激励政策、针对高职毕业生的落户政策和“公考”政策,以及具体专业的基本常识和专业产业行业发展形势等等。要让这些和职教相关的信息家喻户晓,除了一年一度的“职业教育活动周”集中展示、突击宣传外,更需要依赖平时的系统性的常态化的宣传。类似苏州这样的职业院校开放校园广泛接纳普通教育师生进学校现场参观体验亦很必须。
诚然,社会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由来已久,根深蒂固,要从根本上解决公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问题,不仅需要广泛宣传,更需要相关的薪酬制度、用人制度、福利制度等配套跟上,方能实现标本兼治,最终营造全社会崇尚技能、尊重技能、成就技能的浓烈氛围。
(来源: 《人民政协报》 2023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