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王振洪,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驱力。探索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为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构成,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对拓展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格局、高度和未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职教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驱力
推进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现代产业体系的能力;以服务人民共同富裕为要义,提升职业教育公益普惠性;以绿色技能开发为关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是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进程中,职业教育扮演着关键角色。自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已培养了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覆盖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有力支撑了中国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将进一步助推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能力的提升,使其紧盯产业链条、市场信号、技术前沿和民生需求,通过专业体系结构优化调整、专业定位转型升级等,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动力源”。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就业是民生之本,高质量就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优先战略。职业教育以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创业为导向,通过不断提质培优,其毕业生的就业岗位逐步遍布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高职生毕业半年后年收入显著高于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水平,逐渐成为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来源。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将进一步助推职业教育服务人民共同富裕能力的提升,使其更加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通过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课程,扩大退役军人、新农人、产业工人等生源类型,帮助广大青年通过一技之长实现更加充分、更加体面、更高质量的就业。
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行者”。尊重、顺应、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键是要实现产业生态化,开展各领域低碳行动。推动全产业链生态化离不开“绿色技能”的支撑,职业教育是“绿色技能”开发的积极参与者。职业教育专业新目录设置了绿色低碳技术、智能环保装备技术、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等专业,倡导其他专业的绿色化改造,有效提升绿色低碳技术技能人才供给规模。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将进一步深化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专业改造、课程开发、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的全要素和全过程,使技术技能人才普遍具有绿色环保理念意识和能力,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推进中国职教现代化亟待高职高质量发展
高职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具有引领性地位,要通过提供系统经验和典型样板,以及横向融通普通教育、纵向贯通中职教育,引领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前进方向与步伐。
坚持党的领导为要,突出创新驱动、引领示范,构建类型教育新范式。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事业成功的根本保障。高职院校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要紧密围绕制造强国、数字中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国家发展战略中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对接现代产业体系优化专业集群体系,着力推进专业建设迈向智能化、现代化、融合化、集群化发展的现代化之路。新升格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和国家“双高”院校,尤其应坚定职业教育类型教育发展路径,始终以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根本价值取向,通过办学质量的稳步提升重塑职业教育在人民大众中的公共形象,拓展其发展的未来空间。
坚持共同富裕为根,突出东西合作、校地合作,形成内涵发展新方案。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而职业教育在提高劳动力素质、赋能产业转型、开展技术技能培训以及促就业、惠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要立足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探索和深化校地、校企、校校合作以及中西部交流,以高水平职业教育助力教育均衡和共同富裕。一方面,在区域内要着力探索中高职一体化、实习就业创业一体化、产学研训创一体化等合作模式,深化校地间在协同育人、人才供给、实习实训等领域的合作,形成独具特色、全新赋能的校地合作新模式。另一方面,东部优质高职院校要加强同中西部院校的对口帮扶工作,积极形成东西部高校合作交流和资源共享新机制。
坚持立德树人为本,突出德技并修、育训结合,打造人才培养新体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党赋予教育战线的使命担当,高职院校应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能够担当中国式现代化重任的时代新人。要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积极推进“三教”改革迭代演进,创设系统改革的平台和载体,把其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聚焦课堂教学创新,以产业技术进步驱动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改革,更好适应“互联网+”教育生态;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形成人才培养模式持续迭代演进的动力机制。
坚持产教融合为先,突出赋能产业、服务行业,凝聚校企合作新经验。将产教融合贯穿于职教人才培养过程始终,是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逻辑主线。高职院校应基于区域产业布局结构及其人才需求特征,探索建立职教集团、产业学院等不同形态类型的产教融合平台组织,不断创新合作体制机制,创设各项政策落地、各类个性化模式探索的实施载体,营造产教融合发展的良好环境。在此基础上,积极发挥平台的资源聚焦效应,聚力产科教一体化,建设集人才培养、科技攻关、团队建设、技术服务、职业培训、智库咨询等功能于一身的产教融合平台,打造形成多方主体紧密协同的“校企命运共同体”。
坚持对外开放为重,突出海外办学、多元交流,探索国际合作新智慧。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也是融入世界职业教育舞台的现代化。高职院校要坚定实施“走出去”战略,主动对接国家对外开放战略,扎根合作国真实的职业教育发展土壤,以需求为导向,以标准为引领,联合开展专业建设、师资培育、技能培训等工作,形成“政—校—企”协同出海的职教海外办学新模式。着重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洲国家的合作,聚焦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农业技术等领域,积极构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框架,推动职业教育与中国企业一道“走出去”,将中国职业教育的经验、模式及制度同世界各国共享,辐射推广共享国际合作的中国智慧。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3年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