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周春光,江苏旅游职业学院校长。)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坚持以文化为引领,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实施文化育人工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唱响主旋律,在长期办学历史积淀中凝练出独具特色的文化赋能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了一条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交相辉映的、富有职教特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之路。
文化引领,融合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思路
学校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和合共生”的融合理念,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时代创新精神、旅游产业文化,践行培根铸魂育人初心。坚持科技赋能、创新驱动,形成了跨界融合组群逻辑理念,着力培养厚人文、会服务、懂策划、精管理、擅营销的高素质复合型全域旅游人才,践行富民利民责任担当。
学校聚焦工匠精神,形成了以“三把刀·匠”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提出“怀匠心、强匠能、践匠行”育人理念,践行德技并修职教使命。以“三把刀·匠”文化为统领,与学校专业建设充分结合,成功打造了“勤”“礼”“艺”“儒”“诚”“智”六项一院一品专业文化品牌,以专业文化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产生潜移默化的激发和导向作用。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和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也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学校以“三把刀·匠”文化为主题,通过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活动文化等系统构建,努力培养师生良好的职业态度、职业意志、职业道德、职业品质、职业能力等。“三把刀·匠”文化的建设,不仅提升了学校的辨识度、知名度和美誉度,也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增强了学校品牌竞争力。
文化铸魂,职教特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立足“文旅融合”办学理念,并针对旅游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将文化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二三”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紧紧围绕着力培育“厚人文、会服务、懂策划、精管理、擅营销”这一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融合校企两个主体,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开展课题研发、共同整合资源配置、共同组建专业团队、共同打造专业文化。在教学中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负责学生人文素质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企业导师负责学生岗位技能与职业拓展能力培养。贯彻“知行合一,德技并修”的学风理念,将知识学习、能力发展、素质提升贯穿人才培养始终,通过学识历练、能力修炼、创新锤炼“三梯进阶”的方式,实现学生从学校人到职业人再到社会人的角色转换。
同时通过课程体系、校企合作、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四个维度实现了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及地域文化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以“文”育人,促进学生文化传承自觉意识和技术创新主动精神同步提高;坚持以“特”育人,对照职业技能标准,通过优化课群建设、调整教学安排,构建“一专业一特色”的“岗课证赛”课程体系;坚持以“企”育人,发挥校企双育人主体作用,共建具有文化特色的实训基地,共同研究产教融合机制,共同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等,实现校企无缝对接;坚持以“改”育人,通过大力推进“三教”改革,形成了线上线下、课前课后、校内校外“三融合”的课改方式和“名师领衔、技师领航、导师领路”的创新型教学团队。
另外,学校根植扬州“三城三都”建设,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在做强特色专业、改造传统专业、拓展新兴专业的理念下,综合文旅产品内涵、文旅产业功能、文旅技术环境的变革,建成了“旅游+”特色专业集群,建设了“扬州‘三把刀’文化及传统技艺传承与创新”专业教学资源库,传播淮扬美食技艺,活化运河文化工艺。其中以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为领衔的两个专业群入选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在此基础上学校创新了“旅游+管理+艺术”“烹饪+科技”的特色专业内涵,通过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平台课程开发等途径,有效带动了其他专业建设,实现了专业集群式发展。
文化赋能,特色育人强化人才培养成效
为构建优良的文化育人环境,学校充分吸收扬州地方文化因子,以扬州“三把刀”文化为主线,将墨子、伊尹、“三把刀”等文化雕塑引入校园,在学校整体建筑风格上,集萃扬州园林精华,体现鲜明的扬州地方特色。“三把刀·匠”文化建设与地方文化互动,厚植校园文化根基,培养学生职业文化素养和地方文化特质,为学生打上鲜明的职业文化与地方文化烙印。
同时,学校借助地方优秀文化资源优势,将非遗文化的传承创新、工匠精神的精进笃行融入课堂、融入校园、融入实践,形成了具有地域特点、职教特质的文化育人特色。推进非遗传承创新,开设了淮扬菜、扬州“三把刀”等手工技艺和剪纸、玉雕等民间美术以及雕版印刷、民间音乐鉴赏、传统体育等非遗文化课程。依托非遗传承人研培基地,携手非遗传承人共同开发教学资源,用时代的语言符号创新非遗教育。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主题活动,承办江苏非遗春晚,参与江苏省运会展演、扬州“烟花三月”旅游节系列活动等,以乐舞书画等形式展示非遗文化精髓。充分吸收扬州地方文化因子,挖掘精致、精细、精美、精彩的文化内核,培养学生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近年来,学校还牵头成立了江苏省文化旅游行指委餐饮类专委会,加盟中国文化管理协会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工作委员会,成为中国轻工珠宝首饰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联合企业共建非遗文化体验中心等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推动“非遗”特色下的“三教”改革,探索职业教育“1+X”课证融通,开发在线开放课程;组建创新创业团队,开展产品造型设计与个性化定制。成立扬州市乡土人才“三带”研修学院;聘请非遗传承人和行业专家担任客座教授,从企业走进课堂;依托现有体验中心和实训基地建设,常年服务于各级各类技能比赛、技能展示、继续教育、职业体验等;激发青年教师兴趣点,鼓励学生创新创业,以吸引更多师生加入到“非遗”传承的队伍中,实现“非遗”可持续性发展。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2年1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