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学报编辑部)

秦青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和谐共生携手共赢

作者:秦青松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22-12-21 浏览次数:

作者简介:秦青松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技能人才拔节生长,离不开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沃土。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是承载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四链融合”的有效模式,也是破除供需错配之下高素质技能人才掣肘的“关键一招”。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坚定职业教育类型自信,推进实施“融合化、智慧化、国际化”战略,与国家战略同向同行,与地方经济相融相生,在产教融合中和谐共生,在校企合作中携手共赢,构建高水平产教融合生态圈,努力写好高质量发展的“青职之笔”。

“四链”衔接,打造产教融合新生态

   谋篇布局“建链”,赋能校企合作同心聚力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紧密对接山东“十强”产业与青岛“7+10+7”产业地图,提出“专业建在产业链上、专业群融入产业群”,深入推进校企合作“1+1+N”工程,即“每个专业群至少与龙头企业共建一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一所新型产业学院,与中小微企业共建N个协同创新共同体”,实现产教高度融合。学校与海尔、海信、海湾、京东、百度等青岛优势产业链“链主”企业共建企业冠名学院、混合所有制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纵向贯通、横向融通,深入打造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近年来,学校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22个、产业学院10所、协同创新共同体35个。

    挖潜增效“延链”,牵引校企合作同频共振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立足专业特色,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按照专业群结构逻辑和对接产业吻合度的要求,打破二级学院行政架构,组建“智能制造、智能家电数字装备、人工智能、服装服饰与设计、文化旅游、电子商务、海洋化工、学前教育、体育健康”九大专业群,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与京东、百度、商汤等380余家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全面延伸“四链”辐射面,与多家大型企业建立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在科技成果转化与科技攻关、人才交流与培养培训、技术咨询与服务、信息交流、文化共建等方面展开对接合作。2021年,学校共签订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项目109项,实现合同金额1347万元。20224月,学校与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睿在职言职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成功立项3个国家教育部门首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

   创新驱动“强链”,深推校企合作同向而行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模式创新,学校服装服饰与设计专业群、电子商务专业群校企合作模式分别入选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2021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2022年,学校和京东物流作为共同发起人牵头组建了220个会员单位参加的全国智能供应链职业教育集团(联盟);与专用信息设备应用示范山东基地(青岛)、中科曙光、中国海洋大学等15家单位联合发起成立半岛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培训联盟;和青岛艾瑞教育集团、青岛妇女儿童医院等25家单位成立青岛市托育服务产教联盟,共同推进建设青岛托育服务示范中心;与青岛市总工会成立青岛工匠学院,共同开展“职前成长增值”“职业成长通道”“岗位技能提升”赋能计划,为深化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探索青岛经验。学校牵头成立青岛中高职一体化培养职教集团,打造青岛职业教育品牌,通过“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形式,提高职业院校适应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提升青岛市职业教育的综合实力,为青岛市经济建设和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服务。

“校地”和谐共生,深耕内涵发展新思维

   内涵发展走在前列,联合行业龙头打造校企合作3.0

   作为立足青岛、走向世界的品牌,海尔无疑是青岛品牌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20年前,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与走向全球的中国品牌代表海尔集团建立了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建冠名学院——“海尔学院”,合作模式走在全国前列。20年间,海尔集团先后为学校投资近千万元建成中央空调全球物联服务学院和智能家电实训基地;合作申报并获批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联合开展智能制造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学校作为副理事长单位与海尔集团联合成立全球家电业智能制造创新战略联盟。目前,双方共育学生1万余人,学校累计为海尔集团培训员工3万余人。在与海尔的合作迎来20周年之际,学校正积极打造青职·海尔合作第三个10年的3.0版。学校与海尔卡奥斯签约共建工业互联网公共实训基地项目,引入海尔卡奥斯、三翼鸟、日日顺新能源等新锐板块,服务于赋能社会化、体验智能化、引领体系化、实操生产化,双方还联合华为、商汤等核心合作伙伴申报并成功获批国家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

   内涵发展融入区域,联动产业布局定制校企合作战略版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按照“立足青岛、面向山东、辐射全国、走向国际”的校企合作建设战略,深刻把握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走好类型特色道路。

   聚焦属地,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学校围绕服务区域重点产业,新增网络安全、工业互联网技术、健康管理、财富管理4个专业。学校制冷与空调技术、应用化工技术、服装与服饰设计等43个专业对接服务青岛市智能家电、高端化工、服装纺织等15条产业链,实现全校全专业对接服务青岛产业链条。

   服务区域,积极融入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密切对接青岛轨道交通装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着重在专业建设、招生就业、人才培养、技能竞赛、企业员工技能提升等方面下功夫,在市教育主管部门等支持下,牵头筹组沿黄流域轨道交通产教联盟,联合沿黄流域职业院校、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企业合作共赢发展。

   携手龙头,全面深化深层次宽领域高质量合作。与京东物流等头部企业开展深层次、宽领域、高质量合作,校企共同投资1043万元,建成京东校园云仓混合所有制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整合优质资源,成立全国智能供应链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助力青岛打造“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开放合作,深度开拓国际合作办学空间。成立学校对外开放领导小组,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外事部门协调服务、二级学院主体实施”的工作机制,形成多元化、多梯次教育对外开放格局。与德国比勒菲尔德中等企业应用技术大学共建非独立法人合作办学机构“青德学院”,2022年首次招生即成功突破200人。与青岛大手新华锦康复有限公司共建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借助企业与日本伙伴多年的合作优势,共同开拓国际合作办学空间。积极服务大企业“走出去”,在泰国、越南建立教学实训基地,选派2名教师赴加蓬开展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当地师资培养,为海尔、赛轮等企业培训海外员工近300人。

“双向”共赢,联动校企奔赴新未来

   数字赋能,重塑人才双向流动新形态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稳抓数字教育发展战略机遇,锚定“智慧化”战略高点,把数字化建设内嵌于校企合作发展之中,驱动“智慧青职2.0”建设计划。学校运用云计算、AI、大数据、5G、区块链等新技术,将教学、管理、科研等涉及师生的各类数据进行有效梳理与整合,实施智慧校园升级工程、师生信息化素养再提升工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工程等七大工程,贯通数字化“最后一公里”,绘制人才“画像”,客观记录、全景呈现人才在校成长轨迹。学校统筹校企合作资源,以真实的产教合作战略版图为依托,积极搭建校企合作数字化管理平台,绘制“产业人才需求地图”,强化产业人才需求分析预测,开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供需错配藩篱,让“智慧”打造人才双向流动新引擎。据统计,学校13个校企合作办学专业2022年共录取924名学生,其中7个专业与在区在市企业合作培养紧缺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学校以供需信息作为底层数据参考,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数字化平台对接、项目引领,积极探索创新运营模式,持续开展示范性职教集团创建,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学徒制,实施人才引进“三百工程”和专业领军人才对标提升计划、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优计划、“技能大师进青职”计划,2022年聘请80名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学校产业教授,教师全部成长为“双师型”。

   风险评估,开设全生命周期管理“直通车”

   随着校企从初期浅层次的合作向纵深方向发展以及合作领域的不断延伸,校企双方投入的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规模不断扩大,风险防控是校企双方不可规避的问题。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从风投创投风险防控的视角,厘清校企合作全生命周期风险点,以深度校企合作项目完整合作流程为周期,从前期项目合作基础评估、中期项目运营与管理、后期项目运行合作成效三个方面进行多维分析,着重构建基于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生产性实训基地项目等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测评校企合作项目绩效情况及风险化解情况,探索建立深度校企合作校本风险研判、决策风险评估、风险防控协同、风险防控责任4项机制,力求实现校企合作项目风险闭环管理。在风险防控的视域下,以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全面展开质量管理,建立校企良好合作关系,提高学校与企业合作项目的成功率,实现合作共赢的长远发展。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职业教育“大有作为”的春天已然来临,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协同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攻坚行动,深入实施产教融合工程,补短板、强链条,对接产业集群发展需求,朝着打造高质量发展“青职样板”的道路阔步前进。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212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