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何学军,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在中国职业教育“由大向强”迈进,发展重点转为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的关键时期,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不仅进一步完善了新时代职业教育法律制度体系,也推动破解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牢牢抓住这一大有可为的发展机遇,在贯彻落实新职教法的背景下,将高素质的职业教育教师作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第一资源,以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目标,探索实践职业教育教师发展的新思路。
新坐标新趋势下研判新特征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这一重要论断,锚定了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坐标”,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对职业教育教师发展的新趋势开展了研判分析。
——职业教育教师发展应与职业教育定位相适配,体现出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独特性特征。
追溯职业教育教师的发展,虽在“职教师资12条”中已经提出了建设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但在历史惯性下职业教育教师发展尚未完全脱离普通教育教师发展的轨迹,没能完全形成适配其教育类型特点的发展特色。因此,建设特色鲜明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将充分体现职业教育教师发展的独特性。
——职业教育教师发展应与职业教育各层次院校发展规划相适配,体现出分层分类的差异互补性特征。
新职教法明确了中职院校、高职院校、职业本科院校共同实现“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有效贯通”。各层次职业院校基于本单位的事业发展规划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均提出了建设标准或发展指标等,但目前同一层次内尚未形成公认的教师分类发展标准,各层次间也尚未开展教师发展标准的衔接。因此,搭建并完善分层分类的“双师型”教师标准框架与体系将有助于促进职业教育教师发展的差异互补性。
——职业教育教师发展应与职业教育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适配,体现出与时俱进的适应性特征。
在《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总体要求中提到“切实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作为职业教育第一资源的教师,身处职业教育改革攻坚克难、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将直接面对职业教育在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方面的改革,更加需要增强教师个体与群体的适应性,以高质量的人才资源支持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发展。因此,构建多元协同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将实质性增强职业教育教师发展的适应性。
新征程新任务下实践新举措
针对职业教育教师发展具有独特性、差异互补性、适应性等新特征,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提出了建设特色鲜明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搭建并完善分层分类的“双师型”教师标准体系、构建多元协同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与机制等三项教师发展新任务,并已经在“十四五”高质量职业教师队伍建设中探索实践了新举措,开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建设特色鲜明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把“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明确设置为教师发展目标。在“十四五”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规划中,以培育“四有”好老师为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综合性目标;针对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定位、促进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时代使命,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面向市场、促进就业,面向实践、强化能力,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等为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独特性目标。学校提出,专任教师不仅要坚持立德树人第一任务、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先为“人师”,而且要做精通科学文化专业知识的“经师”与擅长技术技能的“业师”,全力打造“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十四五”建设期间,通过实施“第一标准”计划、“引智聚贤”计划等,引聘全国劳模、大国工匠,开展全校性报告宣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新增全国技术能手2名,江苏省产业教授11名,江苏省技术能手5名,江苏省“双创”人才2名;建设有600人以上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教师赴企业兼职不少于6个月,年均50人以上;教师指导学生获“互联网+”“挑战杯”国赛奖4项、国家技能大赛一等奖5项;教师主持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1项,建成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获省教学成果奖5项、教学大赛奖33项;教师获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1项,立项国家规划教材、省重点教材等35部。
——搭建并完善分层分类的“双师型”教师标准体系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处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层次,在遵循职业教育教师发展规律和支持学生在职教通道深造发展的前提下,以体现“差异性+衔接性”为逻辑起点,构建高职院校教师“双师型”建设标准。“十四五”建设期间,实施“破唯创新”计划,在江苏省教改重中之重课题研究的基础上,针对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不同,以专业技术人员与技能人员职业资格、专业技术职务与职业技能等级、人才培养与实践指导业绩等为“双印证”指标,分别制定初级(资格准入)、中级、高级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针对学科专业不同,分别明确专业课、公共课等“双师型”教师发展指标;针对课程性质不同,分别明确理论课、实践课“双师型”教师发展指标;针对教师发展方向不同,分别提出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科研为主型、创新创业型、社会服务型等“双师型”教师发展指标。通过认定标准+发展指标,共同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双师型”教师标准体系。
有关“双师型”教师的要素同样逐渐融入专任教师全方位评价考核中。在教师聘期考核中,是否达到“双师型”教师的岗位条件、是否完成“双师型”教师的岗位要求,都成为考核的重点内容;在教师的职称评审中,是否达到了相应企业实践要求、是否具有能体现“双师型”要素的代表性成果等,也列入专业技术资格条件;在评优推先中,设立体现“双师型”要素的评比项目等;在各类专业(课程)建设项目评审中,主持人和团队是否具备与理论知识、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相适配的厚度、广度与精度,是否具备提炼新观点、建立新方法、探索新路径的改革创新能力,是否具备紧跟时代、紧跟行业、紧跟一线、不断提升自己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也相继被列入评价指标。
——构建多元协同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与机制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始终关注教师个体在学历提升、职称晋升、岗位晋级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诉求,教师群体在适应高质量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将“增强适应性”作为回应教师个体与群体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突破点,将构建多元协同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与机制作为突破路径。学校积极与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企业等对接,与产教融合型企业共同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育基地、“双师型”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双师型”教师发展中心,为“双师型”教师的发展和校企人力资源双向常态流动提供支持平台;在“国培—省培—校培—院培”四级培育框架下形成覆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四级框架、三全覆盖”培训体系,按年度出台教师“增值赋能”指导意见,在落实5年一轮教师全员培训基础上,强化职业教育教师成长全过程融入“双师”要素,进行有针对性的扶弱助强、补短固长,实施新进教师“校企双导师制”、教学为主型与教学科研型教师“访问工程师制”,创新创业型与科研为主型教师“科技副总制”等。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仅是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指标,更是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内驱力。“十四五”建设期间,通过实施“校企共育”计划、“增值赋能”计划等,学校挂钩50家以上大中型、行业头部企业开展人才双向流动,与江苏省产教融合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育基地、企业实践基地5个;以行业有权威、学科有辐射的专业群建设带头人为领军,新增国家教师团队1个、全国行业教师团队1个、省级教师团队7个;建成省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高水平骨干专业5个;立项建设国家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国家众创空间,省产教融合集成平台;牵头试点现代职教体系建设项目19项、“1+X”证书47项等。
新时代需要新设计,大思路需要大框架,新职教法的出台,阐明了职业教育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未来走向。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高等职业院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中坚力量,更应在构建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话语体系中发挥主力军作用,扎根中国大地,深化产教融合,及时更新适应技能型社会发展要求的职业教育知识图谱,不断丰富适应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的教师发展内涵,教师发展永远在路上。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2年9月28日)